常见误区(正版权威资料大全)理想城市NOA进化到什么程度了?|42Talk Vol.21 文字版  第1张

《》是42号车库专门为新能源车主打造的一档网络访谈节目,希望这些车主真实的声音能帮助你买到最合适的新能源汽车。

,发现车主最真实的声音。

大家好,欢迎光临。

6月初,理想AD Max开始招募NOA体验内测用户,名额9000个,此前5月份开放了1000个名额,6月底,OTA 6.6.0体验版开始招募,不设名额限制。

从千人团到万人团,再到现在无额度限制的体验团,理想近来的OTA效率让车主们欣喜不已,其版本的实际体验会不会给车主们带来惊喜呢?

本期我们邀请了两位Ideal OTA内测人员来分享他们的使用体验。

本期嘉宾:

(播客版本请至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小鱼洲APP“频道”)

基本信息

拉文:

您名下目前还有其他汽车吗?

丁小狗:

我也有一辆宝马2系。

永斌:

除了L9 Max,我现在常开的还有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创始版和一辆Zeekr 001。

我是新能源车老车主,也是理想ONE最早的车主之一,2018年理想召开发布会推出理想ONE的时候,我就当时订购了理想ONE。

拉文:

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智能驾驶的频率是多少?

永斌:

我的比较高,我的L9现在大概开了6.7万公里,官方统计有3.3万多公里是智能驾驶开的,占比大概是49%,接近50%。

我的理想ONE现在已经有4万公里的智能驾驶了,但是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智能驾驶系统。不过说实话,还是挺好用的。

丁小狗:

我的智能驾驶频率没有王先生那么高,总里程不到2.5万公里,软件显示智能驾驶里程比例只有13%。

智能驾驶是买车的重点考虑因素吗?

永斌:

对于我来说,智能驾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虑因素。

刚买理想ONE的时候,福州没有理想专卖店,包括没有交付中心,我在杭州取车,直接开回福州,途中第一次用了智能驾驶功能,虽然当时还处于很基础的阶段,只是ACC和车道保持的组合,但它的出色表现还是让我很惊喜。

六七个小时的驾驶体验让我感觉非常轻松,虽然只是基础的智能驾驶技术,但与之前相比,我能感受到革命性的变化。

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慢慢地去接触、了解智能驾驶,后来智能驾驶就成了我喜欢研究的东西。

我其实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使用城市智能驾驶了,作为内测用户,在福州驾驶城市智能驾驶内测版行驶了大概五公里。

其实我是无意中激活了NOA,当绿灯亮后车子自动转向的时候,我兴奋极了。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1月21日还是24日。当时理想汽车的销售人员还特意联系我,问我是怎么激活这个功能的。

那是我第一次在城市中使用此功能,我仍然记得当时的兴奋之情。

丁小狗:

我一开始对这种东西没多大兴趣,因为第一批特斯拉出来之后,国内也有所谓的低级智能驾驶功能,当时我也试了一下朋友的车,但体验并不理想。

在我拥有了L8 Max之后,我会考虑是否使用更多的智能驾驶。但由于我的主要驾驶场景是在城市,所以很多先进的智能驾驶功能我并不经常使用。

我买了L8之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用,但对高级智能驾驶并不是特别热衷,反而更希望有LCC等一些基础的辅助功能,这些功能对我来说更实用、更有必要。

用户体验

永斌:

目前城市里有导航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使用智能驾驶,覆盖率可以达到99%以上。

可能会有小段路无法行驶,或者在较小的路上,刚拐弯时会暂时退出,但拐弯后激活后就可以再次使用。

丁小狗:

杭州,感觉覆盖面可能比较全面,我目前只在5.3.0的RC 1上。

版本改进

永斌:

经过半年多的测试,我发现它对周边车辆过于敏感,当旁边的车辆有靠近的迹象时,系统就会减速或者刹车。这种处理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并不好,不过随着系统的不断升级,目前体验还是不错的。尽管如此,我觉得还是有进步的空间,可以进一步优化,实现更加顺畅的驾驶体验。

早期红绿灯识别确实存在一些误判,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准确率还是相当高的,虽然偶尔会受到其他灯光的干扰,比如来自不同方向的红绿灯或者行人灯,但整体的识别能力还是很强的。

整体版本演进还算不错,需要优化的都在优化。这个过程有点像游戏,开发者需要在保持安全性和提高效率之间找到平衡。有些时候,出于安全考虑,系统可能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而有些时候,用户可能希望系统能够更主动地做出响应。

这可能需要慢慢找到一个平衡点。

当我驾驶理想汽车时,我的驾驶风格还是比较保守、舒适的,但我也喜欢平常心驾驶,有时也会开着小米去爬山。

丁小狗:

根据我的经验,有几个方面可以优化。

首先是跟车功能,以前我开三车道的车在中间车道,一旦旁边车道有车,系统的反应就像刚开车半年的孩子一样,疯狂的猛踩刹车,让人挺不舒服的。但现在系统处理这种情况比较冷静,不太敏感。

其次,红绿灯处的刹车策略和加减速逻辑比以前好了很多。

现在的系统就像是一个开车一两年的司机,处于从新手到老手的过渡阶段的感觉。

丁小狗:

王兄,我有个问题,现在它的NOA能过环岛吗?

永斌:

还没有。掉头和环岛仍然是个问题,目前还无法使用。但至于掉头功能,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视频,可能已经进行了内部测试。我猜下个月会更新掉头功能,但我还没有听到有关环岛的任何消息,但我认为它应该很快就会推出。

“顿悟时刻”和“漏洞时刻”

拉文:

你在使用它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惊喜的时刻?你对它处理某一段路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它却意外地处理得很好。

永斌:

其实这种惊喜是一个先进过程,比如早期我体验到辅路顺利过渡到主路的时候,是很惊喜的,但后来觉得这已经成为一个自然的过程,那些惊喜都成了过去式了。

不过昨晚遇到了比较意外的地方,我在一座高架桥下左转,由于桥墩的遮挡视线有些受限,左转之后发现地上堆了一堆白色泡沫,可能是前面的车掉下来的,不过志嘉很顺利的绕过了。

这个感觉很不错,体验真的很棒。可能这个功能在之前的版本就有了,但是我之前没有遇到过,所以昨天遇到的时候还是挺惊讶的。

丁小狗:

我的经验比较少,也没有太多惊喜,可能我的门槛比较高吧。

有相当多的bug,比如逆向行驶、越线、莫名减速、突然刹车、无法识别潮汐车道、无法通过环岛、不必要的右侧超车等等。

有一次,该车在过路口时逆向行驶,直接冲进了对面车道的左转车道。

拉文:

永斌,你在这个版本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永斌:

这个版本总体上比以前好多了。现在它应该没有地图了,但它需要解释交叉路口,而且偶尔会发生你在交叉路口走错路,或者在实线上突然变道的情况。

刚才丁老师提到的莫名其妙的减速刹车的情况,很可能就是我刚才说的受到旁边两辆车的影响,其实这两辆车距离还挺远,司机可能对侧面太敏感了。

我不知道这些问题是bug还是能力还未完全进化的体现。

不过车道识别的准确率还是不错的,即便是标线模糊或者缺失,系统还是可以识别并“补齐”车道线。不过,系统的车道选择逻辑还有待提升,比如在三条直车道中,如果一条车道有五六辆车,而其他车道只有两辆车,系统目前似乎无法提前做出判断,换到车辆较少的车道。

“最有用”和“最想要”

永斌:

我目前最喜欢的功能大概就是城市内的绕行路线了,偶尔会给我带来一些惊喜,而且非常方便。

因为之前如果前面有慢车,我得马上接管。现在有了绕行功能,心理上感觉很开心,也省了很多力气。因为之前接管车辆后,我得费劲才能重新进入智能驾驶,现在绕行很顺畅。

丁小狗:

我认为最好的使用方法是跟着车走。在交通不太拥堵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但是当交通非常拥堵时,你不能让它自己行驶,而且很容易被别人插队。

在市区开NOA的时候蓝灯会亮,现在大家都知道不是人开,是车开才会亮蓝灯,导致大家都愿意上前欺负你。

拉文:

说到蓝灯,你觉得汽车是否需要这样的标志来提醒周围的人智能驾驶功能已开启?

丁小狗:

需要。

永斌:

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一是作为安全提醒,二是如果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大家看到那个小蓝灯就明白了,不是你在开车,是智能驾驶在作怪。

拉文:

对于智能驾驶,有没有您特别想要的功能?

丁小狗:

我最想要的是类似特斯拉的智能召唤功能,类似反向代客泊车,我可以从A点的停车位召唤一辆车来接我。

永斌:

我很想要这个功能,要不是丁老师刚才说起,我还真没想到。

在南方梅雨季节,这个功能很有用,如果有就太好了,技术上应该不会太难,不过可能跟法律法规有点关系。

如果法律法规允许,反向代客泊车功能可以让您将车开到您身边,而无需去露天停车场取车,这将非常棒。

智能驾驶能减轻驾驶压力吗?

丁小狗:

这取决于路况。

永斌:

其实目前在市区,我觉得还不能完全缓解压力,还是一个折衷的办法。

虽然自己开它不会很累,在某些时候确实能缓解压力。但有时候需要多注意它的表现,可能会更累。

目前还没有达到城市地区压力可以完全缓解的程度,但是我认为这个过程正在慢慢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这个其实跟开车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平时高峰期都是在福州市中心开车,所以会比较堵车,但如果去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就能减轻很多疲劳。

拉文:

因为目前国内的自动驾驶等级只开放到L2,车企在这方面的技术也还在发展中,所以我看到很多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还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观察路况。

丁小狗:

王老师讲的和我想的基本上差不多。

高速公路NOA非常容易上瘾,而且一旦使用就再也回不来了。但在城市中启动NOA,尤其是在复杂路况下,会出现很多莫名奇妙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启动NOA对心理压力的考验更大,因为我不仅要观察别人怎么操作,还要思考车子会怎么运行。

你愿意为智能驾驶付费吗?

永斌:

我愿意支付一些费用,比如高速公路上的体验。但如果是目前城市地区智能驾驶的发展水平,这更关乎我个人的兴趣,我不愿意支付这些费用。

如果未来它能够进一步发展到可以完全减轻人们在市区驾驶时的疲劳,我想我还是愿意为此买单的。

丁小狗:

是的,我同意王总的观点。而且我觉得如果车辆本身已经具备了智能驾驶所需的硬件,但是却要求用户通过订阅的方式解锁这些功能,其实对那些订阅用户来说还是比较不公平的。

比如我们知道特斯拉有一个“影子模式”,它利用车辆上的硬件来学习车主的驾驶行为,然后与自身的模型进行对比。

它的所有硬件都是预装在所有汽车上的,而且我不确定这个学习过程是否只针对那些已经付费的用户。如果它利用所有用户的数据来改进自己的系统,然后要求用户在以后付费使用,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模式。

我不是绝对不愿意为它付费,关键在于它的功能和收费是否符合我的期待,满足我的幻想。

您如何看待汽车公司的空头承诺?

拉文:

其实在特斯拉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购买了FSD,但直到现在这项功能才推广到所有人。

所以现在大家都开玩笑说,车企就是用PPT造车,经常在发布会上“画饼”,说什么什么时候大家就能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去年有不少车企表示,“我们将在xxx时间内向大家推送全国范围内可以行驶的无地图NOA”。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这些言论会不会影响你当时的购车决策呢?

永斌:

其实是有影响的,不管是“画饼”也好,提前宣传也好,我都应该比较期待。

如果我还没有买车的话,这个消息应该会对我以后的购车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为长期的发展过程总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而且智能汽车有了OTA之后,整个车机的进化过程是又快又好的,所以我还是比较期待的。

和以往的燃油车完全不一样,以前丰田、奥迪等公司如果公布了一项新功能,老车主可能用不到,现在这些公司的“天上掉馅饼”会让新老车主对未来有所期待。

拉文:

您现在拥有三辆新能源汽车,请问与发布会上说的相比,您觉得它们目前的功能实现了多少?

永斌:

其实,理想的实现率很高,小米上市才两三个月,能力需要一步步实现,可以理解,但Zeekr在车机功能开发上还是比较慢,不得不承认。

理想的承诺和履行程度其实相当高,应该在80%或90%以上。

丁小狗:

我觉得“画饼”重要的不是“饼”而是“画”,就像“内卷”重要的不是“内卷”而是“内”。至于一切所谓的“画饼”,只要饼能变现,我能吞下去,那我觉得就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只是说说而已,那就另当别论了。

车企用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去换取车主的金钱和对其价值的认可,我觉得挺公平的,但是只要我们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就有接受它的能力,也有无视它的自由。

因为我是做广告的,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情,所以对这种事情相对比较绝缘,还是比较理性的。我不是那么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东西,我会等别人先试了,觉得好吃我才去试试。

拉文:

另外想问一下永斌,你既是Zeekr的车主,又是小米的车主,你有体验过另外两款车的智能驾驶功能吗?

永斌:

Zeekr 的智能驾驶刚刚在高速公路上开放,我还没有太多的体验,而且我是最早一批 Zeekr 001,它没有激光雷达,所以相对来说和理想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小米和 Zeekr 现在可能也差不多,因为我的小米是标准版,没有激光雷达,算力比较低的版本。所以这个功能我可能还没真正体验过常见误区(正版权威资料大全)理想城市NOA进化到什么程度了?|42Talk Vol.21 文字版,而且这种刚上市不久的车,智能驾驶功能肯定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完善。我觉得现在还不是完整的躯体,还需要一些进化,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6.0.0 与 5.3.0

丁小狗:

我实际上非常好奇新的内部测试版 6.0 和 5.X 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因为我刚刚看到它向我推送了 6.0.0 RC 1。

王老师,从使用上看有什么不同吗?

永斌:

我不知道我们的版本是否相同,我用的是 Beta 2。

今天才开始用,感觉不如Beta1好用,有时候升级会导致某些方面降级或者妥协。

从使用感受上来说,其实我觉得这次是有点相反的,但是这是我今天使用了一天之后的感受。

不必要的刹车和减速好像又开始增多了,因为今天才体验了一天,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体验的时候感觉有偏差,还是真的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实我觉得5.3确实好用,跟6.0.0 Beta 1比起来我觉得5.3更加好用,不过这个可能跟个人感受有关。

我觉得还是勇敢去尝试比较好,这个经验有时候跟车本身有关,有时候也跟司机有关。

有些朋友可能对辅助驾驶不太了解,遇到一些场景觉得过不去就很早就自己接管控制权了。但我可能用的时间比较长,研究比较深入,知道它能处理好,不会有问题。

但即使你成功了,这种体验也未必是完美的,因为它仍然会让一些人感到紧张。

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到一个更好的阶段,让大家不会紧张,能够提供高效、顺畅的驾驶体验?这就是“全国轻松驾驶”的宗旨。

丁小狗:

“可用”和“易用”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拉文:

是的,我们前几天发布了一个视频,叫做“零接管是否意味着良好的性能?”

因为现在大家都在推智能驾驶的时候,都说“全程零接管”,听起来很牛逼。

永斌:

是的,其实没必要太追求这个,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找到安全和效率的平衡点。

如果过于追求安全,可能会与前车保持过大的安全距离,不仅会降低道路的通行效率,还会增加被其他车辆插队的风险管家婆免费期期精准大全,影响驾驶体验。相反,如果过于追求效率,可能会采取较为激进的驾驶策略,这可能会降低行车安全感。

如何实现这个平衡,我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不管怎样,我还是很期待未来车企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发展。

拉文:

本期内容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时间。

如果你有什么想听的话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