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汇集了来自12家文博单位的古蜀文明相关珍贵文物,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6件套主要内容(2023今晚澳门开奖记录)探秘古蜀文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人气爆棚,国家一级文物46件套。在这里,观众可以亲眼看到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青铜面具、转头铜跪像、最完整的金面具等一批精美的文物。

大运河博物馆火爆,北京一大批地标性博物馆也在不断推出新亮点。去年,国家自然博物馆正式揭牌;今年,泸县古城遗址博物馆、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也将相继揭牌。

自2020年北京正式提出建设“博物馆城”以来,“博物馆城”建设不断完善和加速推进,备案博物馆数量不断增长,探索延期开馆、不预约等新模式;一大批小而美的博物馆成长发展,盘活社会资源,“博物馆城”格局逐步清晰。

6月27日,“探寻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图为2021年三星堆遗址八号坑出土的青铜辫发人头像。新京报记者蒲锋摄

“小而美”的博物馆正在快速发展

“北京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北京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一张金色名片。

“放眼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历史村落、历史建筑、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红色遗产。”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说。

2020年4月,《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2035年)》发布,提出北京要建设布局合理、展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城”。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博物馆城。

目前,北京已登记注册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全市登记注册博物馆226处,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8处。

陈明杰说,今年,北京博物馆城建设发展规划将发布,目标到2035年,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域性生活型博物馆,推动创建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建设一批优秀博物馆,培育一批“小而美”区域特色博物馆管家婆精准免费大全,开展“博物馆化”登记管理试点,建设多元化公共服务空间。

近年来,一批“小而美”的博物馆如毛细血管般渗透进城市街头,赋予城市新的活力。走在北京街头,可以在北京凉果博物馆体验凉果制作、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凉果,在宋艺术馆感受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在辽仓数字藏品馆走进沉浸式互动文化数字体验空间……

“类博物馆是注册博物馆的有效补充。”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馆长李培懿认为,类博物馆虽然规模小,但有自己的特点。“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不能只靠现有的注册博物馆,未来还要依托众多类博物馆支撑‘博物馆之城’建设,把大量散落在民间和个人的藏品拿出来,与全民共享。”

5月18日,“燕赵乘春归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展”在北京运河博物馆开幕。家长们带着孩子参观展览。资料图/新京报记者王远征摄

打造首个“博物馆月”品牌,探索延迟开放新模式

前不久,为期一个月的北京博物馆月圆满落下帷幕。活动推出展览周、文创周、电影周、读书周四大主题周系列活动,近150家博物馆参与其中。活动期间,游客可以漫步文创市集、在博物馆露天空间看电影,在博物馆里感受“纸墨书香”,真正将博物馆融入日常生活。

今年是北京举办博物馆月活动的第二年。“北京举办博物馆月活动,是全国首创。无论是活动的策划,还是持续的宣传,都能大大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国博物馆协会副会长、北京博物馆学会会长刘超英说。

在积极打造品牌的同时,北京博物馆也在探索延长开放时间、免预约等新模式。今年暑期,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美术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将每周六延长开放时间,为市民提供夜晚避暑的好去处。据悉,今年北京将在首都博物馆等20家博物馆试点实施延长开放时间,“延长开放时间”有望向有序常态化方向发展。

热门景区、博物馆“预约难”的顽疾也得到进一步缓解。前不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提升暑期旅游景区基础服务质量践行文明旅游的倡议》。倡议中提到,除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旅游景区及开放单位外,全市所有旅游景区全面取消预约要求。

目前,北京大部分博物馆已取消预约参观机制,观众可现场购票或直接入馆,无需预约。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观众凭有效身份证件,经现场核验、安检后即可入馆;香山革命纪念馆,无论是散客还是团体观众,均可经安检后直接入馆。

数字化让博物馆有了更多可能。去年,北京市文物局上线了官方微信小程序“北京博物馆云”,这是全球唯一面向公众的博物馆数字服务门户。公众可以在虚拟时空中畅游古都,了解身边的博物馆和精彩展览。故宫“数字文物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中国古籍资源库”、首都博物馆数字体验展等,实现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的开放共享。

5月18日,国家自然博物馆举办“博物馆的荣耀因你而闪耀”主题展教活动,展示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展教等内容。资料图/新京报记者蒲锋摄

积极融入社区,加强馆校合作

随着博物馆精细化发展,一批博物馆加速融入社区、学校,为街道增添文化气息。

“社区博物馆是贴近普通百姓的博物馆,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也是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象征。北京目前的社区博物馆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比如史家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东华城社区博物馆等。”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说。

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2013年10月18日正式开馆,历经十年探索,如今这里不仅是一个文化展馆,更是社区会议厅、居民接待室。这里,居民们捐赠的老物件承载着一代北京人的记忆。馆内的声音博物馆,保留着喊话声、鹰叫声、鸽哨声等,让人瞬间回到那个年代。

去年3月24日,北京首家博物馆式博物馆——崇德堂匾额陈列馆开馆,一年后,该馆被正式确定为朝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主要让师生走进博物馆,通过看、听、体验,提高参观学习的效果。我们还会举办专题讲座,针对不同群体传播不同的道德文化内容,引导大家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李培懿馆长说。

此外,大型博物馆也依托自身特色积极走出去。近年来,恭王府博物馆重新定位“社区博物馆”,着力打造“公共博物馆”。“恭王府位于什刹海,是什刹海社区的组成部分。我们与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开创性地邀请关心恭王府历史文化和恭王府未来发展的观众,共同策划、组织展览,向观众展示老朋友眼中的‘恭王府四十年’。”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说。

北京还积极推动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博物馆游学、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推动博物馆进校园等,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自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通过各种方式将博物馆资源引入学校。

“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情境式的学习环境,如果展览做得好,孩子们会受到启发,并更愿意学习相关知识。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的知识远比‘诱导式教育’更有效。”中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科普部主任赵洪涛说。

“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公众参与、环境友好等多个维度,通过持续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为充满活力、开放包容、文化繁荣的世界一流文化名城。”首都博物馆副馆长谭晓玲说。

北京新闻 圣洁展

编辑:白爽 校对: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