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烦恼呢?

作为员工,总是被无偿要求加班,总是无缘无故地被分配任务;

作为妻子,我的个人时间每天都被挤占,照顾孩子、做家务;

至于你自己,你几乎忙得跟一头老牛一样,已经失去了灵魂。

在每一段感情中你总是精疲力尽。

我已经尽力了,但似乎我越努力,就越难。

你以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却不知这一切都是人性使然。

你的意图越好,就越有人想找你的麻烦。

你越善良,别人对你越有敌意。

一个人改变运气最快的方法就是学会时不时地保持冷漠。保持距离感是最好的风水。

生活中,总有许多“好人”愿意帮助别人,不计得失,有什么要求都会有回应。

但俗话说,“生命也是有个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带来灾难”。

帮人一两次是恩情,拒绝别人就是怨恨。

我曾经在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女孩向一个博主发帖,吐露自己的烦恼。

她说她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冷漠。

一开始,朋友伤心欲绝,哭着敲她的门。

她抱着好友坐在沙发上一晚上的说话,一边安慰好友,一边斥责不忠的前男友。

我以为我的朋友很快就能走出这段感情,但她并没有,相反,她成为了她朋友的“血袋”。

每天都会收到朋友患上抑郁症的消息,每天忙着安慰他们,感觉很累,很无助。

后来她患上了抑郁症,经常熬夜失眠,影响了工作,还被老板训斥,朋友们也因此责怪她不够关心她,长时间不回复她的信息。

我尽力去帮助别人,但最后的结果却令我感到难过。

有时候太在意别人,其实是在浪费自己的运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共情疲劳”,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总是试图去理解别人、关心别人,总是去付出,时间长了就会感到疲倦,甚至麻木。

一旦我们接受了别人的不良情绪,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试图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我们就会以消耗自己的精力为代价。

过于热情,可以用好听的说法是“乐于助人”,也可以用直白的说法是“讨人喜欢的个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太多在工作中表现谦卑和奉承的人。

刚进公司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新人,所以我就把自己放低了位置,坚持只有多做、多学、多实践,才能多成长的原则。

但是多锻炼意味着什么呢?

我该不该帮同事送咖啡、复印?我该不该发展跑腿、外卖业务?

猎聘网副总裁杏子培曾指出:

你工作不是为了让别人爱上你或喜欢你,而是为了让别人尊重你。

别人尊重你的原因绝对不是因为你事事都说“是”。

别人尊重你的唯一原因,是你的专业素养和进取精神,以及你对组织和企业的贡献。

我们以为热情会带来好运,但结果却是无尽的奴役。

我们常常对激情有错误的理解,并把自己放在错误的立场上。

《人间失格》里有写:“对任何人都太过热情,都会增加不被珍惜的概率。”

如果你太过善良,别人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受宠若惊,但时间长了就会认为理所当然,随意去打扰你。

有句老话说,好人常常被欺负,而不受尊重。

过度热情只会浪费你的运气。

英国小说家毛姆曾说过:“心软和不好意思,只会害死自己。理性的冷酷和无情才是生存的武器。”

自私是人的天性,但不幸的是在社会上,很多人迫于情感的束缚,不得不压抑自己。

大多数人以热情为荣,以冷漠为耻。

还记得在某个职场节目中,一些实习生明显对节目导师的安排不满,但却不敢表达出来。

“我只是一个实习生,有资格说话吗?”

“我要是告诉你了,教官会不会觉得我不尊重他?”

“大家都已经接受了,我一个人提起这件事不太好。”

总之,三思而后行,笑口常开,忍气吞声。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同事下班时,把工作推到你肩上,你无法拒绝;亲戚请你留下来,你无法要求,他就会利用你。

我们常常为了尊严而咬牙忍气吞声,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而被迫表现出热情,避免给自己留下冷酷无情的名声。

最终,我们陷入他人评价之中,不懂得生活的意义。

心理咨询师吴志红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苏苏是一家服装店的经理,她只雇了小李做员工。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苏苏计划开设一家分行,并考虑让小丽担任分行经理的候选人。

但小李性格懒惰,闲着没事,等到分店开业的时候,他对业务还是没有一点概念。

没有别的选择,苏苏只能另选一个店长,让小丽去做员工,但是她给小丽开出了比普通员工高出很多的工资。

哪知小李不但不领情,反而骂素素贪心,不顾及当日的情谊。

听完小丽的话,无论苏素怎么解释都是没用的,最后她和小丽大吵了一架摆脱疲惫!学会间歇性冷漠,让你的生活转运,一夜没睡。

苏苏每天都会想着小丽说的话,开始怀疑这是否真的是她的错。

其实,谁都看得出来,小李是在无理取闹,苏苏的做法也没有错。

然而,苏苏太过在意小莉的评价,陷入别人的看法中,最终让自己吃尽了苦头。

他人的意见(无论正确或错误)更重要,还是自己的感受更重要?

其实,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懂得与别人保持距离。

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有界限,不会因为别人越界而失去自己的能量。

心理学家埃尔伯斯认为,同理心是人的本能,冷漠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心理“防御机制”。

你不应该羞于说“不”;你不应该羞于表达你的冷漠。

大胆漠然,勇敢地将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是成年人的保护机制。

热情不宜过分,冷漠也不宜过分,无论做什么,最好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度地去做。

可惜虽然明白了原理,但做起来却依然困难,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间歇性冷漠呢?

1.减少人际关系,减轻人情负担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感情的顾虑,无法做到无动于衷。

作为社会人,不与他人互动是很难的。但我们花这么多精力去维持的那些关系真的值得吗?

真正的朋友很难交,真正的朋友也是有限的。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来帮助你。

与其费力交友,不如慢慢来。有些关系只是尝尝鲜,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试着理清你的人际关系,哪些互动是必要的,哪些是多余的?

只有减少不必要的人际交往,才能减轻内心的负担。

2.学会分话题,明确我和他人的界限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主体分离。

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问题,如果你想少一些烦恼,就要学会区分别人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

如果朋友来找你谈论他或她的烦恼,请尽力安慰他或她,而不要过分担心自己的感受。

如果朋友有困难并向你寻求支持,请尽力帮助,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

负责人糊涂,旁观者却清楚。然而旁观者再清楚,也只能给出一两点建议。想要突破糊涂,还是得靠负责人。

最可怕的是,在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上,自己对别人事情的热情干涉,最终会偏离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