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影中的周正是一个特殊案例,从心理学角度看,周正电影中高喊“不原谅”,是对自我完整人格的保护,他的成长经历对现实生活中的亲子关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现象】

《我不原谅》席卷荧屏,观众感同身受:“做你自己”

电影《刺猬》中,正处于青春期的周正因为口吃和学习成绩问题而与周围格格不入,被留级了两个年级。为了治疗他的口吃,父母从针灸到求助迷信大师什么都试过了,但都无效,还给周正造成了二次伤害。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也让他产生了抗拒和抑郁。

周政的舅舅王占团也是家人眼中的“怪人”。他似乎有妄想症,向往太平洋却被关起来,甚至模仿《海底两万里》里的飞鱼,插葱试飞。王占团看似疯疯癫癫,却时常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清醒、智慧和理性。他棋艺高超,坚持做自己,向大家介绍自己时都说“我叫王占团”,拒绝被家庭关系定义。

这样的王占团成了周正生命中的一缕光,鼓励周正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后来,周正考上大学,成为一名海员,远赴他乡。七年后,他带着怀孕的妻子回到家中。他对母亲说:“你们都把我当病人,只有王占团把我当成正常人。”母亲泪流满面地问他:“你能原谅我吗?”他坚定地说:“我不原谅你。”

此言引起众多网友的共鸣,他们表示“王占团和周正两人在别人眼里是异类,但他们却是彼此的知己,只有他们真正明白,做自己不是病!”

有网友表示,“不原谅,不能原谅。哪怕好不容易焊死我自由的阳台如今已铺满鲜花,少年时落下的大雨也从未停歇。”周正妈妈肯定是做好了很久的心理准备,才问周正“你能原谅我吗?”父母总以为自己在亲子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一句淡淡的道歉,或是往行李箱里塞钱的“低头行为”,就能抹去孩子所经受的一切伤痛。但事实并非如此,你走到哪里,都会留下痕迹。受到伤害之后,哪怕道歉来自父母,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原谅。生活不会阻挡我们,父母的爱与责备也不会阻挡我们。远方的哨声已吹响,让我们朝着心中的大海出发吧。

有网友表示,《我不原谅》之所以被评为年度台词,是因为它就像是一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阵阵涟漪,也搅动了心中那些挥之不去的回忆。“也许伤痛在渐渐淡去,但还是会在心里某处留下痕迹。我们可以选择放下伤痛,但伤痛依然存在。希望我们能打破妥协,过好自己的生活。”

有网友发文称:“我是否有权不原谅父母以爱的名义对我造成的伤害?面对不善于表达的父母,他们的行为给我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我们是否必须选择原谅?难道只有通过原谅,才能证明自己长大了?不原谅,就代表不理解、不包容、不关心吗?”

还有网友表示“我不原谅”。这四个字,击碎了“你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长大了你就会明白”、“他们爱你,只是用错了方式”等中国式家庭关系中父母伤害孩子的借口。“时间是治愈伤口的良药,片中王俊凯用近乎无所谓的态度说了这句话,不同于他十几岁时的叛逆和慌乱,你能感受到他道歉的决心。”“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就像冬天湿透的棉袄,脱的时候冷,穿上的时候也冷。”

【心理专家解读】

两代人似乎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需要一种彼此之间的界限感。

影片中,周政说出“我不原谅”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即便我们生气,但我们的教养和经历都会劝阻我们不要说这样的话,这是失控、不礼貌的行为,会让关系变得尴尬。

因此,当我们听到有人自信地说“我不原谅”时,我们会震惊。原来我们不仅可以选择不原谅对方,还可以如此自信地说出来。而说出这样的话的人,一定很自信、很勇敢,懂得爱自己。

我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说起,孩子还不懂保护自己,但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当父母预见到孩子有危险的时候,会及时阻止,教育孩子,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必要的互动过程。

孩子长大了,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他们开始具备适应社会的基本常识。那么,为什么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呢?

从我接触过的一些案例分析来看,这些冲突通常是父母的控制程度和孩子自我成长的需求之间的差异导致的。尤其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们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人格,对人和事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同时又要在生活中依赖父母,无法完全脱离父母。这是孩子们常见的矛盾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孩子会选择妥协,他们的“叛逆​​期”可能会拖延到成年,而且这种叛逆可能会更加激烈。相反,如果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孩子会发展得更好,可能就不会出现“叛逆期”。

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有时间和耐心去关心孩子,那么亲子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刺猬中王俊凯饰演的周正喊出我不原谅,引观众共情,对现实亲子关系有何启示?,即使有分歧,也能妥善、和平地沟通解决。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亲子关系都是融洽的,都能处理好这种关系。

相反,控制型的父母喜欢替孩子做决定,总是要求孩子服从,其实就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自由,他们所做的一切看似“都是为了你好”,其实潜台词是“你做不到,你错了”。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孩子人格的稳定发展。比如有些孩子因为害怕失败,在现实中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做事都会犯错,胆小怕事,这些通常都和不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关。这些孩子长大后,也会缺乏自信,仿佛成长的翅膀被剪断了。

在我咨询过的案例中,很多成年人原本是因为工作或者婚姻问题来做心理咨询的,但说着说着,他们最终都会把原因归咎于原生家庭,比如父母过多干涉孩子的婚恋,给孩子的婚姻带来很大压力。其实,选大学、找工作、谈恋爱、结婚等等,都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两代人仿佛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相处时保持界限感尤为重要。

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于别人,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这种强迫性的想法,即使是以爱的名义,也是让人窒息的无形“枷锁”。

古人说,“每一次失败都会使你更加明智”。犯错是成长的最好机会。许多父母应该意识到,如果孩子犯错后,不断责备、批评,可能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父母能多一点包容,多安慰孩子,帮助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那么孩子就能从犯错中获得更多智慧。

周政的经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亲子关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说起电影《刺猬》里的“我不原谅”,这是周正对完整自我人格的保护,也是心理上与父母分离的需要,虽然这是个案,但对于现实中的亲子关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被保护,害怕失去父母的爱,所以不敢反抗。但长大以后,他们需要被尊重,需要独立成长、实现自我,这是别人永远无法取代的。

亲子间的矛盾与伤害,其实是亲子共同成长的机会,不要害怕,需要真诚沟通,吵架也是沟通,能增进了解彼此真实需求,调整认知,建立更清晰的界限感,进而促进和谐共处。

因此,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应该是和而不同,尊重彼此的差异,同时又互相关心、关爱。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成为孩子心灵的家园和港湾,即使孩子长大成人,也需要父母的爱,也许只要一起吃一顿饭,互相温暖、互相照亮,就够了。

作为成年人,你应该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喂养的孩子。你应该在心理上与父母分开。你应该首先独立自立,自己做决定,不再依赖父母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你应该感谢父母的帮助,但同时也要学会善意地拒绝。我相信心理力量强大的人一定能飞得更高更远。

孔晓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徐恒 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