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千亿产业数量较多,拥有6个千亿产业,6个千亿产业总收入达10337.8亿元,高于成都、郑州、杭州。

图:城市财政;数据:南京统计年鉴2023

但千亿产业虽然有6个,但没有特别强、特别突出的产业,没有一个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

从工业实力看,南京主导产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2年该行业营业收入2318.6亿元,位居南京第一。

但这个位居第一的产业,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说,却显得微不足道。

深圳是这一行业的领头羊,2021年深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为24361亿元,居全国第一,苏州位居第二(12096亿元),东莞位居第三(11037亿元),南京IT产业仅排第16位。

此外,南京的另一个千亿产业——汽车制造,相比其他汽车大城,并不值一提。2021年的数据,南京排名第15位。排名第一的上海,2021年总产值为7553亿元。

一切都很正常,使得南京这个城市过去的发展速度很正常,排名也很正常。

有人整理过南京改革开放以来的GDP排名,45年来,南京的排名一直稳定在第17位至第11位之间。

相比于深圳、合肥等城市的火箭式崛起,以及沈阳、大连的大幅下滑,南京可以说是全国最稳定的城市。

直到近几年,南京才取代天津,进入全国前十,因为天津被挤掉了。

稳定是把双刃剑,有赞有诟病,稳定让南京没有落后,但也让南京失去了激情。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经济问题,一切经济问题的本质是产业问题。

我在前两天分析佛山出口暴跌的文章中强调,佛山前五个月出口之所以暴跌这么大,落后深圳这么多,根本原因是佛山产业技术含量太低。

图:市财政局;数据:深圳海关、广州海关、黄埔海关

在出口顺利的时候,行业的差距不会太明显,但是一旦出现出口困难,优势和劣势就会立刻显现出来。

南京前5个月的出口也与苏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京海关透露,今年前5个月,苏州市出口总额6283.6亿元,增长9.9%;同期,南京市出口总额1390.3亿元,同比下降0.4%。

虽然南京与苏州的产业差距没有佛山与深圳那么大,但作为省内老大哥,其工业实力却弱于省内地级市,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苏州工业实力位居全国前三名,拥有11个万亿产业,其中超万亿产业1个。

图:城市财政;数据:苏州市统计局

无论从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还是万亿产业数量来看,苏州都遥遥领先于南京。

得益于工业的强劲,今年一季度,南京GDP增速在万亿级城市中排倒数第四,与长沙并列速看(2023澳门大全资料免费)例如,南京市规模以上企业数为4294家,其中大中型企业385家。,苏州则位居第一,达到7.9%。

速看(2023澳门大全资料免费)例如,南京市规模以上企业数为4294家,其中大中型企业385家。  第1张

03

南京需要紧迫感

也许有人会说,南京已经很强了,这样的分析太苛刻了。

并不真地。

一方面,南京与世界其他工业强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是客观事实。

另一方面,在城市竞争中,没有人能够永远安于现状。

城市竞赛,不进则退,进慢则退。

永远记住一件事,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城市,永远不能墨守成规,永远不能坐享其成。只有敢于拥抱,积极寻求改变,不断进步,但追寻自己的内心,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城市来说,产业体系也需要随之更新,才不会落后于时代。

深圳为什么能繁荣几十年?因为它的出口连续31年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出口进入快速增长模式。

图:市财政;数据:各市统计局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深圳进出口总值1.81万亿元,同比增长34.3%,其中出口1.16万亿元2023年澳门开奖结果,增长37.2%;进口6525.4亿元,增长29.4%。

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产业立市、以创新作为立市之本。

深圳从成立到今天,发展经历了四轮变迁,最初是靠“三产”和“补偿”拉开城市化序幕、积累原始资本的加工出口特区,后来进入“模仿”或者“山寨”阶段。

随着技术的积累,深圳随后走向制造业,最终走上智能制造之路,成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之都”。

正是凭借产业立市、民营企业和科技创新的根基,深圳成功渡过了多次危机周期,击碎了衰落论。

更为重要的是,面对过去的优势,深圳没有自满,而是不断变革,进一步提升产业。

2022年,深圳发布《深圳市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明确提到未来要布局的重点产业: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终端、网络与通信、超高清视频显示、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智能机器人、现代时尚、安全、节能环保、高端医疗器械、健康大健康、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海洋产业等。

从这一布局来看,对于深圳作为“双模”城市来说,成为世界制造业领先者只是其目标之一。

更为宏伟的目标是主动承担起国家级经济特区和国家“双模”城市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尖枪,依靠自身科研实力突破诸多技术瓶颈,助力中国打破美国技术封锁。

不是所有城市都能成为深圳,不是所有城市都能有深圳这样扎实的产业,深圳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也是深圳四十年努力的结果。

但深圳的态度值得南京这样的强市学习。

查看原图179K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