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一天,鸿蒙智能驾驶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战报:全系车型累计交付量1000辆,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第一,超越风头正劲的理想、小米。被华为“抛弃”的文杰上半年战报同样可圈可点:累计交付量1000辆,位居新势力第二,文杰在5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中排名第一。

华为此时出售商标,似乎又注射了一剂“强心剂”,以证明其不造车的决心。

去年3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亲自签署发布《关于华为不造汽车的决议》并在公司内网发布,该禁令有效期5年。

同时,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随后的财报发布会上强调:“这个文件有效期只有5年,因为华为所有的文件有效期最长都是5年,其实华为10年内是不会造车的。”

早在5月、6月,华为就将“享界”和“智界”分别转让给北汽新能源和奇瑞,7月,赛力斯收购文界的商标和专利,更是进一步验证华为不造汽车。

从2020年开始,任正非强调华为不造汽车,而是专注于ICT技术,即便面对内部提案,任正非的态度也是“谁提造车,就调离岗位”,放弃造车。

面对放弃,任正非不止一次说过:战略是什么?战略意味着什么?战略就是放弃一些东西,不放弃一些东西就不是战略,没有方向就不是战争。

“我们永远不会制造汽车”和“我们永远不会制造手机”

2023年3月8日,“AITO文杰”突然更名为“文杰”,微博及相关海报上均写为文杰。文杰的宣传语也变得更加积极,由“华为深度赋能”变为“华为全面引领”。

这也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华为身上,只等造车“官宣”。

在任正非“官宣”23天后,公司内网出现《关于华为不做汽车的决议》,决议重申“华为不做汽车”的基本策略,禁止在车辆宣传和外观上出现华为标识,禁令有效期5年。

这份“官宣”是2020年11月任正非下达不造车文件的续篇,当时任正非严正宣布:“以后谁要是提出造车,干扰公司发展,一律调离原职,另谋高就。”

任正非21年前就对手机事业说过同样的话:“华为不做手机了,早就决定了,谁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八道,就下岗!”

早在1998年,任正非带领华为就发布了《华为宪法》,其中第一条就是:为了把华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决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2016年,任正非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总结了华为成功的三字经典:蠢、蠢、傻。

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别人炒房地产、炒股票,华为不为所动,坚持不上市。因为上市之后,股东们看到能赚快钱,就会逼迫公司横向发展。

任正非用乌龟来比喻华为,“它只知道爬行,完全不顾路两边的花,不受各种所谓潮流的影响,只是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但手机业务还是要做,华为前员工张利华也为任正非做了不少劝说。

2002年国庆节期间,张利华在一家手机营业厅看到抢购彩信手机的场面,排队长达数百米,当时最畅销的松下GD88和诺基亚彩信手机售价都在8000元左右,但还是一售而空。

张利华一回到家,就连夜写了一份报告,建议公司立即生产能够支持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的2.5G、3G移动终端。

同月底,张丽华陪同徐直军等领导参加了北京国际通信展览会,向领导们介绍了最新动态,并递交了这份材料。展会结束后,徐直军给张丽华发短信,让她准备正式材料递交给任​​正非。

任正非随后召集了无线产品线讨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与会的张利华提出:

“任总,我有一个想法,华为应该做手机。华为的3G设备只能卖一次,但消费者一年会换好几部3G手机,中国有几亿手机消费者,华为应该尽快启动3G手机项目,否则就会失去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这一建议被任正非以“谁提出就裁员”的一句话拒绝了。任正非的愤怒让张丽华当时就觉得自己肯定会丢掉工作,但在下定决心辞职之前,她还是顶住压力,准备好了手机项目的材料,向任正非汇报。

任正非也开始自我反省,每次见到张利华都会微笑以示歉意。同时,他决定斥资10亿元做手机终端,而这10亿元是华为2002年的净利润,近乎一场赌博。

华为当时之所以做手机,是因为通讯主业遇到了“瓶颈”问题,和智能汽车业务兴起的原因类似。2019年,也就是华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诞生的一年,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制裁名单后,任正非再次感受到寒意,明确表示华为未来三年的首要任务是活下去。

这与2001年底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中所论述的很相似,任正非要把寒冷传递给每一位员工。

第一句话就让人心寒:公司全体员工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下滑,甚至破产了,我们该怎么办?

因为1998年,华为无线部门投入16亿元研发生产出2G的GSM设备,但依然无法进入关键市场。 而当时中国移动在投入GSM路线,每年释放巨额资金,却被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外通信公司截杀。

3G WCDMA也是同样的命运,投入40亿,国内牌照迟迟没有发放。当时任正非也患上了抑郁症,他已经做好了“如果开发不出产品、卖不出产品、成功不成功,就跳楼”的准备。

当任正非见到当时分管无线产品的徐直军和余承东时,他问道:“那60亿什么时候还给我?”

这种压力迫使徐直军和余承东不得不走向海外。他们的突破口是在中国香港“抢单”,因为中国香港当时确实代表了亚洲市场的潮流,甚至是很多中国企业出海的预备基地。华为与一家拥有WCDMA牌照的香港运营商达成合作,拿下了订单。

代价是,一是要借出1亿港币偿还债务,二是要借出8.59亿港币购买华为的设备,这也让华为成为了第二大股东。

凭借这一里程碑式的订单,华为在2003年底向拿下了第二个WCDMA 3G订单。订单源源不断,2005年华为海外收入突破50亿美元。这一传奇产品让华为业绩一次次突破,2011年收入突破2000亿元。

然而,手机业务并未起色,正如任正非所料:“做手机和做系统设备不一样,方法和策略是不同的。”

当时生产的第一款功能机叫D208,模具花了26.8万元。任正非看到样机后,就把它扔了,说“这个破玩意儿真是给华为人丢脸,重新做个模具管家婆三肖一码一定中特,重新生产吧!”就连华为人自己,也没用过低端机。

直到2011年,任正非调动余承东接管手机业务,华为手机业务才迎来转折点。余承东要砍掉近3000万部低端手机和功能手机。余承东从所谓的直营部门——无线业务部调到终端业务部,在公司内部引发了不小的讨论。余承东砍掉业务线,让终端业务部的老将们有了更多的理由趁机而入,发起了“反余承东运动”。

余承东在会议室和终端事业部的人吵了一架,吵架的话题就传到了任正非的面前。任正非极力支持余承东:“我告诉你们,是我派余承东去的,余承东代表的就是我。你们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余承东还主动向任正非发出军令状:华为必须在三年内成为全球领先的手机终端厂商,销量目标一年内必须翻三倍,如果做不到,我自动辞职!

2013年,中高端手机P6在伦敦发布,全球销量突破400万台,余承东的改革取得突破,华为高层也同意将“荣耀”独立为品牌。

余承东还频繁在终端行业发表严厉言论:“小米从来就不是华为的竞争对手”、“华为需要赶上苹果”……任正非也不纵容他,始终批评余承东:“余承东说产品做的好,但我觉得有差距,我虽然用华为的产品,但我的家人都不用华为的产品,他们都用华为的产品。”

余承东想尽办法让任正非一家人用华为手机,而智能汽车是余承东继手机之后更关注的业务。虽然华为对智能汽车的研究早在2012年就已启动,但直到2019年华为受到美国制裁,汽车BU才正式成立,余承东才被委以智能汽车终端的重任。

任正非也十分重视汽车研发的投入,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成立至今,累计投入约206亿元人民币,研发人员多达7000人。

此时,华为的品牌已经打响,大家都希望出现一个有英雄气概的领军品牌,也希望华为能早日宣布进军汽车制造。于是在“华分”的“遥遥领先”的呼喊声中,余承东大步迈进。

遥遥领先是禁令,而不是禁止

任正非开始“踩刹车”,并于去年3月发文,将华为不造车的决心再延长5年。

余承东在华为心声社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时代变了,只会让我们的日子更难过!过几年大家就明白了!让时间证明一切吧!”“对于一个行业,只有拥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记下来,过几年再回来看看!”

任正非对余承东的“打压”还不止于此。

2022年,余承东在接受某节目采访时称,自己刚刚遭到任正非严厉批评,只因为在介绍产品时没有提到缺点。争议升级到当年4月。据报道,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对余承东发出“禁令”,如果再提“遥遥领先”赛力斯 25 亿买下问界商标,华为不造车决心为何如此坚定?,将被罚款1万元。余承东否认禁令,但“遥遥领先”四个字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微博上。

该禁令只是传言,但以任正非的性格,发布这样的禁令也并非不可能。

任正非不太在乎头衔,2019年接受央视专访时,任正非就回应称,自己已主动放弃“改革开放40年改革先锋”的头衔。

“这就是我要把精力集中在华为的原因”,任正非解释道,“我觉得还是把精力放在内部事务这方面吧,如果参加社交活动,会耗费我的精力,如果开会的时候你让我坐在长凳上两个小时,我会坐不住,会分心,这是不光彩的。”

就连任正非也被迫接受了央视的采访:“我是被公关部逼的,他们说我们现在处在危机转型阶段,要让客户理解我们,要让18万员工理解我们,团结起来,拼搏过来渡过这个困难时期。他们说你还有发言权,那我就发言吧。”

2004年,任正非被选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中央电视台台长说,获奖一定要去颁奖典礼,但任正非不愿意去。华为公司动用公关力量,把任正非从获奖候选人名单中剔除。

2005年,任正非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华为给总裁办发了一封邮件:“公司事先并不知道此事,公司也没有就此事和《时代》杂志打过交道。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选中任正非。我们认为任正非不配这个称号。”

2019年,《时代》杂志再次将任正非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华为则用一张图片作为回应,似乎在表达《时代》杂志在赞扬任正非和华为。

任何企业家都会乐于接受这些个人成就,但任正非的重心在华为品牌本身。余承东喊“遥遥领先”,是为了华为品牌。现在“遥遥领先”的禁令,似乎也是为了华为品牌。

口号毕竟是用来鼓舞士气的,频繁喊口号就意味着尚未实现。但华为的领先地位有目共睹:Mate 60 Pro的绰号是“遥遥领先”;鸿蒙智能驾驶上半年位居新势力销量第一;在芯片断供的情况下, 910B AI芯片成为最强国产替代品……

因此,任正非在领导华为时,要更多地用“领导”二字,不再只是“遥遥领先”,而是要成为“领导者”。

2023年9月,华为宣布鸿蒙NEXT新版本将完全自研底层系统,国内各大厂商均开始开发鸿蒙原生APP,加入“鸿蒙全家桶”。

直至7月1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认证,华为鸿蒙内核自研比例为100%,自主成熟度等级为A级,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已成为完全国产的基础软件,不再兼容安卓应用程序。

黑道们戏称他为“纯血鸿蒙”。

在智能汽车事业上,任正非的“不造车的决心”,也是想成为车企的好伙伴、好领导者,为车企提供解决方案,成为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

从2019年开始,雪球上就出现了上万字的分析帖,说华为要在汽车领域做到和博世一样好。

对于终端业务,任正非在公开场合表示,苹果是华为的老师:“我们不应该排他,我们经常会探究苹果的产品为什么那么好,也能看到我们和苹果的差距。有老师是很幸运的,我们可以有机会去学习,去比较。如果从这些角度说我是一个‘苹果迷’,一点也不为过。”

参考

倪云华《任正非全传》

于丽坤:《大头谈人:任正非》

《专访任正非:“28年来,我们只冲在一个城墙口”》

央视:《任正非:我自愿放弃改革先锋称号,我要专心做华为》

Blue Blood :《任正非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华为官员:我们认为任正非不配这一称号》

上观新闻、华思华大咖机构《华为离职大咖:‘华为研发’张利华:曾提出做手机,任正非怒拍桌子》

全球零碳》任正非不再想造车:华为投资200亿,为什么还是选择不造车?

数字力场 “任正非,你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