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

2017年上半年,安徽省货物进出口总额3967.8亿元,同比增长7.4%,进出口、出口、进口均位居中部地区第一,并可能历史上首次被河南超越。

02安徽外贸逆袭的原因,在于提前押注外贸“三新”,即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和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03不过,河南外贸受到全球电子产业转移带来的波动影响,1至5月,手机累计出口1100万台,同比下降52.6%。

04另一方面,郑州正在重塑新能源汽车等新支柱产业,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将超过70万辆,带动汽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整体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05得益于产业西移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一批中西部外贸大省市后来居上,成为内陆开放的排头兵。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 | 开封

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同比增长6.1%,创历史同期新高,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支撑。

有的地方在增长,有的地方在调整,区域外贸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近日,合肥海关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货物进出口总值3967.8亿元,同比增长7.4%,进出口、出口、进口均位居中部地区第一。

这意味着中西部外贸大洗牌!安徽能否守住中部第一宝座,河南又能否成功逆袭?,连续12年位居中部外贸第一的河南,今年或将被安徽超越。

这背后,是地理与产业双重变化的结果。

01

安徽外贸如何奋起直追?

20多年前,安徽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透明小省”4949澳门精准免费大全,在全国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更谈不上对外贸易。

然而,二十多年后,安徽不仅一度跃入经济十强省份,而且外贸总量强势回归,超过很多经济发达省份,跃居中部第一。

这背后,除了集体加入长三角带来的支撑外,更重要的是安徽自身对“新三板”外贸产品的超前押注,即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

汽车产业不仅是安徽工业崛起的最大亮点,也是安徽外贸逆转的最大贡献者。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汽车(含底盘)及零部件出口567.4亿元,同比增长23.8%,拉动全省出口4.5个百分点。

在传统燃油汽车为主的时代,汽车制造业集中在广东、上海、重庆、吉林、湖北、北京等传统工业省份。

但进入新能源时代,通过投资奇瑞、低价收购蔚来、引入比亚迪等举措,安徽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大省,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主要来源地之一。

安徽省汽车产量达到249.1万辆,同比增长48.1%,占全国的8.3%。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86.8万辆,同比增长60.5%,占全国的9.1%。

安徽生产的汽车不仅满足国内市场,还大量出口海外。

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省出口汽车114.7万辆,同比增长80.1%,占全国的23.4%,位居全国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汽车产业布局并非以省会为主,而是广泛分布于各个市县,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目前,安徽已聚集江淮集团、奇瑞集团、前途汽车、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形成了合肥、芜湖“双核”驱动,安庆、宣城、滁州、马鞍山等地多个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

安徽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形成了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有色金属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去年,安徽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位、中西部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西部第一工业省。

02

河南对外贸易主要受到全球电子产业转移带来的波动影响。

十多年前,电子产业首次向中西部转移时,凭借人口和区位优势的河南成为最大受益者。

中西部外贸大洗牌!安徽能否守住中部第一宝座,河南又能否成功逆袭?  第1张

富士康落户郑州,很快成为苹果手机全球重要生产基地,并带领河南成为仅次于广东的中国第二大手机制造省份,华为、荣耀、OPPO、vivo等龙头企业所在地。

巅峰时期,郑州生产了全球一半的手机,大部分出口海外,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增长。

当地媒体曾直言,一个不靠边、不靠海、也不靠江的内陆省份,之所以能跻身全国外贸前10位省份,得益于“全球最大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带来的支撑。

然而手机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全球化和人口红利的强烈吸引,但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也在发生转变。

如今,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苹果手机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开始重新配置,“印度制造”概念不胫而走,这自然导致了对原有工厂产能和国外出口的冲击。

目前印度的生产份额已提升至14%,摩根大通预计,2025年苹果在印度的产量将占其全球总产能的25%。

经历一系列波折后,苹果正在改变“富士康依赖”,将产能逐步分配给立讯精密、纬创等其他代工厂,以尽可能分散风险。

这一系列操作对中部省份的打击最为严重,今年1至5月,河南累计出口手机1100万部,同比下降52.6%,堪称外贸的最大拖累。

事实上,当地政府早已对“富士康瘾”有所回应。

一方面,建立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告别仅依赖富士康、苹果手机的局面。

目前,郑州已聚集规模以上电子企业600余家,形成智能终端、计算终端、智能传感器等新兴产业链,致力于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成为发展重点。

2023年,比亚迪规模最大、产能最高的整车生产基地在郑州正式投产,当年生产汽车超过20万辆,实现产值334.7亿元,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500亿元。

在上汽、宇通、一汽等整车企业的支持下,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将突破70万辆,带动汽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整体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可以说,除了手机制造,郑州正在重塑新的支柱产业。

在汽车产业的助力下,1-5月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成为稳经济的最大贡献者。

所以,只要能够出现新兴产业,我们就不怕传统产业的转移,不怕短期波动的冲击。

03

内陆省份如何成为外贸大省?

传统外贸时代,谁靠近港口,谁就靠近国际市场,这是沿海城市外贸与产业双崛起的逻辑。

在产业转移已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支点、拥有人口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中西部地区成为梯度转移的承接者。

产业西移是近十几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工业现象。

大批电子企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实力强省会城市转移,其中郑州、合肥、成都、武汉、西安等城市是最大的受益者。

来自“基建狂人”的支持力度不容小觑。

随着通市高铁、通县公路、通市机场、人工运河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中欧班列、航空物流枢纽等的涌现,内陆地区改变了过去的区位劣势,变成了开放的前沿阵地。

借助中欧班列,来自成都、重庆的电子产品可以通过铁路经中亚直达欧洲,不用再长途跋涉数千公里从上海港、广州港等地出海。

借助航空物流,郑州的手机等高附加值电子产品借助“空中丝绸之路”营销到世界各地,这与郑州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唯一的航空型国家物流枢纽不无关系。

承东启西、贯南启北的安徽,不仅拥有长江港口,还深度融入长三角铁路网,充分发挥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江淮联运的组合优势,为外贸增长提供支撑。

得益于产业西移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一批中西部外贸大省和城市后来居上,成为内陆开放的排头兵。

我国外贸前10个省区原本以东部地区为主,现在四川、安徽、河南等中西部地区占据3席。

中国外贸前30名城市原来以沿海城市为主,现在也出现了成都、武汉、合肥、郑州、长沙、西安等实力雄厚的省会城市。

当然,地缘政治、产业转移、技术革命等影响还在发酵,谁能最终坐稳中部外贸第一大省的位置,值得关注。

查看原图2.5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