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编辑 | 姜岩

作为经典名著,《西游记》不断重现当下大众文化,根据西游记故事改编的电视剧、综艺节目也不断推出。比如在近期播出的《奇妙夜》中,也出现了“八十一难”——一个围绕“只有完成八十一难才能得真经”主题展开的故事,主角是沙僧这个没有真名、没有专属BGM、没有强大性格的“三无”人物。在这些改编过程中,也隐含着人们对西游记和孙悟空形象的理解和变化。在新书《英雄变身: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修订版]》发布会上,该书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白慧元谈到了对这一现象的观察。

白慧源发现,近年来,关于《西游记》出现了一种“做西游记的功夫”的叙事,《八十一难》以沙僧的视角展开,意味着预设了一个潜在的前提:孙悟空是别人的故事,是一个大人物的故事,孙悟空的使命是反抗、斗争,但对于沙僧来说,使命是完成自己的功夫,所以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功夫就行了。

阐释(2023澳门正版资料免费)西游记改编不断,背后暗含人们对孙悟空形象的理解与变化  第1张

英雄变身: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修订版)

白慧媛

生活·阅读·新知三联书店2024

顺着这个线索,白慧媛还看到,动画片《中国故事》第一集《小怪兽的夏天》中,孙悟空和唐僧也是别人的故事,主角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不断被上级剥削,遭遇职场困境,回家难。在年度剧集大赛第二季之后,土豆和陆燕等人主演的《别慌,我的王》,也是一部与职场有关的故事。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打工西游记》的概念。

回看从热播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白慧元认为代际在变化或断裂,“可能00后对孙悟空的故事没那么感兴趣了”。他表示,孙悟空因为激进、叛逆而被人们喜爱,“孙悟空之所以受到很多现在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刻画了独生子女一代的某种情感结构,而这种情感结构正在消失”。独生子女特有的情感结构意味着家庭中所有的资源都向一个人倾斜,孩子会觉得自己得到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感觉非常自信,觉得父母很爱他,于是就有底气去追求叛逆。“那种满满的叛逆大概很难再现”阐释(2023澳门正版资料免费)西游记改编不断,背后暗含人们对孙悟空形象的理解与变化,白慧元认为,这是因为“现在年轻人面对的世界已经不太一样了,高度内卷化、高度有序,很多隔阂无法突破”。 在这样的时刻,让年轻人成为孙悟空“有点奢侈”2023澳门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所以年轻人可能会对小怪兽的故事更能产生共鸣——做好这件事情是我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就行了。

阐释(2023澳门正版资料免费)西游记改编不断,背后暗含人们对孙悟空形象的理解与变化  第2张

白慧媛(右二)、李菁(右三)在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菁把80后、9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称为“电视童”一代。这一代人与互联网原住民不同,他们经历了一段文化匮乏的时期,想看书却看不着,只能站在新华书店看书;不能像现在这样在内容丰富的流媒体上看电视剧,只能按照电视剧的档期看。所以在这一代人对孙悟空的最初印象里,六小龄童是“绝对的中心”。

白慧媛说,从1986年《西游记》电视剧开播以来,80后、9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就进入了“同一代人的文本”。《西游记》电视剧在观众脑海里留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形象,就是师徒四人走过黄果树瀑布的场景。人看起来很渺小,但瀑布很大。因此,行走的艰难,成为了电视剧一个十足的主题。

19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曾在采访中表示,这是《西游记》历史上首次采用实景拍摄。《西游记》本身的很多场景,并没有明确的空间参照,读者只能靠想象。但杨洁表示,希望“旅行”能成为央视版《西游记》的一个主旋律。白慧源介绍,他发现《西游记》所有场景,都是在国内4A、5A景区拍摄的。他把这种背后的诉求称之为山水民族主义,意思是通过对祖国秀丽山河的视觉呈现,试图唤起对祖国的认同,以修复刚刚过去的文革创伤。就山水民族主义的问题维度而言,除了《西游记》,还有另外两个例子:电影《庐山恋》和《牧羊人》。《庐山恋》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爱情故事,也是一部爱情山水片。 它讲述的是一个国民党女儿和“我们”儿子之间的感情,是一个和解的故事。《牧羊人》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白慧媛记得里面有一句台词:“你能离开我们吗?你不能忘了。”这时,镜头闪过一张中国地图,然后闪过辽阔的草原风光。

1983年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经常采用大全景,人物显得很小,以表现行进的艰难。“其实跟80年代知识分子的话题有关,比如创业的艰难、理想主义、苦难的崇高感。”白慧源也指出,《西游记》的主题曲“路在何方?路就在我们脚下”,被写进了当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材料,可以说跟“摸着石头过河”有关。他还指出,《西游记》中的“西”在当时很容易被看成是指西方,但在80年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这首歌给出的答案是“路就在我们脚下”,意思是要自己去寻找路。这条路究竟是怎样的,当时也许没有答案,但“至少我们在走”。

到了90年代,白慧元说,孙悟空的形象又变成了愤青——周星驰的《大话西游》(1995)典型地揭示了一种两难境地——保持纯真意味着注定无能,成为英雄意味着虚伪。这是在孙悟空和至尊宝之间、在绝世英雄和土匪之间做出的选择,一种精神分裂。白慧元认为,周星驰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选择和答案。孙悟空离开时,至尊宝和紫霞仙子在城墙上相拥,这意味着一种两难境地。如果选择求得真经,就必然会放弃理想。在网络小说《悟空传》中,作者金鹤载用成长的框架,把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和西游记时的孙悟空拼接在一起,认为大闹天宫是青春期,西游记是成熟期。 “这样的叙事,危险在于他(指作者金和哉)相信那些反叛的力量终究会消逝,有一天你会想通,你会克制自己”,“生活终究会把你磨成你曾经讨厌的那种人”。这也是值得思考的“思想上的伤痛”。与此相关的是,那些有底气追求反叛的独生子女,正在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