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翠丰资本

今年早些时候,有投资者对分众传媒(.SZ)2017年年报中披露的委托理财金额并未在资产负债表中明确列出提出质疑。

对此,公司回应称,2017年年报中的委托理财全部来源于自有资金,主要根据其流动性情况归类为其他流动资产。

2017年,分众传媒因违规筹划购买不超过100亿元的理财产品而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和警告,与此同时,公司经营业绩自2017年以来也陷入了增长瓶颈。

01

金融管理层存在违规披露信息的情况

2024年3月1日,据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报道,有投资者向分众传媒询问,“2017年年报中委托理财1万元,钱从哪里来的?”“委托理财归在哪一类?”“在资产负债表中没看到对应的资产数额”。

针对该问题,分众传媒很快回复称,公司2017年年报中的委托理财全部来源于自有资金,并根据其流动性主要归入其他流动资产。

事实上,分众传媒一直热衷于购买金融产品。

早在2017年6月7日,公司及董事长江南春等3名高管就收到广东证监局的警示函。当时广东证监局指出,分众传媒部分中报信息未披露、披露不及时、不完整,2015年年度报告中存在信息披露遗漏;“公司未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对公司及相关人员予以警告。”

收到警示函后,分众传媒当天就发布声明解释称,该笔资金拟用于创业投资,未到期累计余额投资限额不超过50亿元;拟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不超过100亿元;拟用于设立投资基金2.5亿元。

02

我爱财务管理

2012年12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管要求》,标志着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开始。

据金融研究院统计,2012年A股上市公司理财产品申购总额仅为71亿元。2013年,上市公司投入理财市场的资金规模激增至1667亿元。此后,上市公司在理财市场“买买买”的步伐一发不可收拾,逐年增加。2014年,A股投入理财的资金规模增至3474亿元。2015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规模突破5500亿元,2016年攀升至7807亿元,2017年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点。据金融研究院统计,截至12月19日,2017年共有1160家上市公司委托资金共计1.1万亿元投入理财市场。

上市公司理财热情的升温,伴随而来的是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上升,分众传媒也不例外。2015年以来,分众传媒银行存款余额基本稳定在30-40亿元左右。2016年开始通过货币基金、银证理财补充投资管家婆2023正版资料,分众传媒理财信披违规,经营业绩增长瓶颈,投资者质疑如何解?,提升收益。2020年再次调整投资结构,配置约30亿元用于大额存单/定期存款投资。

此前,分众传媒曾多次表示,公司减少了对外股权投资,除将暂时未使用的闲置资金用于回购公司股票外,将主要用于购买大型商业银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

2023年分众传媒资产总额超过250亿元,其中现金34.9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53.6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1.1亿元,长期股权投资21.3亿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8.7亿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27.19亿元,基本形成了以银行存款+存单/定期存款为基数,其余通过银行/券商渠道进行的投资局面。

03

分众传媒过时了吗?

分众传媒账面上有大量资金,也购买了金融产品,但近年来却没有选择继续投入屏幕广告,透露出对增长的隐忧。

公开资料显示,分众传媒无实体产品,主营业务为广告,按应用场景分为“楼宇媒体和院线媒体”。2023年,公司楼宇媒体营收为111.19亿元,占营收比重为93.41%,院线媒体营收为7.69亿元,占比为6.46%。

从2017年至2022年的财报数据来看澳门今天晚上开什么特马,虽然前两年营收增速分别保持17.7%、21.12%的同比增长率,但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6.6%至121.4亿元,基本回到2017年的营业收入水平;净利润同比下滑67.97%至18.6亿元,创下2015年公司通过借壳七喜控股登陆A股市场以来的最低水平。2020年至2022年三年疫情期间,分众传媒难有太大增长空间。

仅2024年第一季度,分众传​​媒实现营收27.3亿元,同比微增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10.5%。

归根结底,分众传媒过去几年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是整个广告行业的不景气。

一方面,经过此前与新潮传媒的市场争夺,国内一二线城市写字楼、社区等高价值广告位基本已被开发瓜分,难以带来新的增长空间;同时,楼宇媒体的广告展示率已经很高,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已经不大。

另一方面,得益于过去房地产行业的火爆,新的广告位不断涌现,楼宇媒体广告的市场规模也水涨船高。分众传媒过去也与房地产企业展开过深度合作。如今,随着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趋势,楼宇媒体广告面临的风险同样不小。

最后,是广告行业的业态创新。

从内容来看,小红书、知乎、新氧等都在耐心地进行“内容营销”,用户知道自己被“种草”,一般不会太反感。但电梯媒体的“噪音洗脑”和“高频刺激”,获得的知名度未必就等于口碑。这样的广告环境不利于吸引和留住广告主,也会透支明星的“无形资产”。

从技术层面看,随着VR、AR、3D等技术的发展,如今大量互联网广告都采用了AR形式,很多户外广告也随着时代而变化。在武汉江汉路上,裸眼3D广告牌频频引得人们驻足观看,堪称吸引眼球的利器。

虽然分众传媒在AI领域的尝试是将垂直模型运用到广告领域,训练更专业的广告行业AI,帮助客户产生广告创意、制定投放策略等,但客户并不一定买账。

截至目前,分众传媒的楼宇媒体广告依然维持着海报、视频、平贴三大形态,没有更明显的创新,依然用封闭空间的“别无选择”来吸引眼球。更重要的是,随着电商行业的崛起,线下消费场景开始减少,甚至远程办公模式开始蔓延,这或许意味着电梯媒体“强制曝光”这一关键属性的衰落。

分众传媒作为广告行业的绝对龙头,在电梯媒体领域依然拥有护城河,但护城河并不牢固,随着行业红利的消退和新媒体营销的冲击,分众传媒未来的成长性和稳定性还需经受时间的考验。